产品展示

国足全球选帅启动:预算 120 万欧引争议,久尔杰维奇避谈留任

2025-07-18

一、东亚杯收官,国足开启选帅新纪元

2025 年东亚杯足球赛在韩国落下帷幕,国足最终以 1 胜 2 负的成绩获得季军,代理主帅久尔杰维奇的执教周期正式画上句号。尽管末轮 1-0 小胜中国香港,但前两轮 0-3 完败韩国、0-2 不敌日本的表现,暴露出球队攻防两端的结构性问题 —— 三场比赛控球率不足 40%,关键传球数仅为日韩的三分之一,进攻端仅靠一粒运动战进球勉强开张。赛后新闻发布会上,久尔杰维奇以 “只谈东亚杯,我是协会签约教练” 为由回避留任话题,暗示其代理使命已终结。

国足全球选帅启动:预算 120 万欧引争议,久尔杰维奇避谈留任

根据足协公告,久尔杰维奇的合同期限至东亚杯结束,后续可能转聘为国青或国奥主帅,但需综合评估其执教表现。这一安排与足协 “新老交替” 的战略相呼应 —— 本届赛事国足征召了多名 U22 球员,包括安东尼奥麾下的适龄国青成员,试图通过大赛锤炼年轻阵容。然而,媒体尖锐指出,这种 “临时救火” hth手机版登录·官网app下载模式难以根治国足积弊,频繁换帅导致战术体系反复推倒重来,球员在不同教练的要求下无所适从。

二、全球选帅启动:120 万欧预算能请来谁?

东亚杯落幕次日,中国足协正式启动全球选帅程序,目标锁定 9 月国际比赛日前敲定人选。此次选帅设定三大标准:身处欧洲足坛一线但非顶流大牌、擅长沟通凝聚更衣室、年龄适中且薪酬可控,总预算上限为 120 万欧元(含教练团队)。这一预算在亚洲教练市场处于中游水平 —— 日本主帅森保一年薪约 1040 万人民币,韩国主帅洪明甫达 1300 万,就连印尼新帅克鲁伊维特也有 816 万,国足的 930 万人民币预算仅够匹配亚洲二流教练。

国际足球专家分析,120 万欧元甚至不及欧洲五大联赛保级队主帅薪资,难以吸引顶级教练。目前进入足协视野的候选人包括:前韩国队主帅保罗・本托(擅长防守反击,曾执教重庆力帆)、卡塔尔亚洲杯冠军教头费利克斯・桑切斯(主打传控,但战术对球员技术要求高)、前伊朗主帅奎罗斯(带队三进世界杯 16 强),以及赋闲的中超名帅崔康熙、乔迪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塞尔维亚籍教练伊万科维奇(70 岁)因报价适中(150 万美元)成为热门,但舆论质疑其能否适应高强度执教。

三、争议与困境:预算限制下的 “菜市场式选帅”

120 万欧元的预算引发舆论轩然大波。球迷直言 “这点钱只能在二流教练里挑相对合适的”,甚至调侃 “足协把选帅当买菜”。前国脚李玮锋指出,欧洲教练经纪人佣金可能就超过这一数字,而中超保级队助理教练薪资已接近国足主帅水平。更讽刺的是,2019 年里皮团队年薪高达 2000 万欧元,如今预算缩水至零头,折射出国足商业价值的断崖式下跌。

媒体披露,足协已收到大量候选人资料,但多数为 “流浪教头” 或退休教练。例如,乌拉圭某教练因在沙特联赛被解雇,开价 90 万欧元仍被足协砍价;非洲某教练主动联系足协,报价 80 万欧元却被曝有打假球前科。这种 “低价淘货” 策略被批评为 “既想立牌坊又想省钱”,暴露足协在成绩压力与财政紧缩间的矛盾。

四、久尔杰维奇的 “局外人” 姿态

作为临时主帅,久尔杰维奇的执教履历呈现两极分化。他率 U20 国足晋级亚洲杯八强,亚运队时隔 17 年再进亚运会八强,但成年队战绩惨淡 —— 东亚杯 1 胜 2 负,世预赛 18 强赛 6 场仅 1 胜,且战术保守、临场调整遭诟病。尽管足协暗示其可能转聘国青,但舆论普遍认为,若东亚杯风评过差,他将彻底失去竞聘机会。

在韩国龙仁的新闻发布会上,久尔杰维奇刻意回避未来话题,反复强调 “专注当前比赛”,并表示 “国家队需要更多年轻球员融入”。这种态度被解读为对足协决策的无奈 —— 其合同从 U19 主帅转为临时救火,薪资待遇未获提升,且选帅程序未将其纳入核心考量。有消息称,久尔杰维奇更倾向于继续深耕青训,而非在成年队背锅。

五、历史镜鉴:国足选帅的恶性循环

回顾近三十年,国足累计更换 34 任主帅,平均任期不足两年,频繁换帅导致战术体系碎片化。从里皮的 “技术流” 到李铁的 “高位压迫”,再到伊万科维奇的 “菱形 442”,每任教练都试图重塑球队,但均因任期过短未能扎根。更关键的是,选帅程序长期被行政干预主导 —— 李铁、扬科维奇等主帅上任前,均需通过 “专家评议组” 形式化面试,而评议组常由足协官员与本土名宿组成,缺乏国际化视野。

此次选帅虽强调 “全球海选”,但预算限制与足协官僚化思维可能重蹈覆辙。例如,技术委员会名单仍以沈祥福、徐根宝等本土名宿为主,缺乏欧洲一线教练经验。国际足球专家建议,可效仿韩国足协聘请德国顾问迈克尔・穆勒,将选帅权交给专业团队,而非依赖 “人情关系”。

六、未来之路:青训与战术的双重救赎

在预算有限的现实下,国足需在 “短期成绩” 与 “长期建设” 间寻找平衡。前国脚徐云龙指出,新帅应优先整合青训资源,将王钰栋、蒯纪闻等新星纳入体系,而非追求速成战绩。例如,保罗・本托的防守反击体系适配当前球员能力,可通过稳固防线争取平局,再利用武磊、韦世豪的速度制造杀机;而费利克斯・桑切斯的传控战术虽需时间磨合,但能为 2030 年世界杯周期奠定技术基础。

更深层的改革在于联赛与青训。日本足球的崛起得益于三十年如一日的校园足球建设,而国足至今未建成覆盖全国的青训网络。足协计划 2025 年建成国家青训学院,并选派梯队赴德日交流,但如何避免 “口号化” 落实,仍是关键。正如媒体所言:“足球不是旋转门,是需要深耕的试验田。” 只有打破急功近利的思维,国足才能真正迎来曙光。

结语

国足全球选帅的大幕已经拉开,但 120 万欧元的预算、争议不断的候选人名单、积重难返的管理体制,让这场选聘注定充满变数。久尔杰维奇的回避、球迷的质疑、专家的谏言,共同勾勒出中国足球的困境与希望。未来三个月,足协的决策将决定国足能否在 2030 年世界杯周期中实现蜕变 —— 是继续 “换帅 - 失败” 的循环,还是开启 “稳定 - 发展” 的新篇章,答案或许不在教练席,而在从青训到联赛的系统性改革里。